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地评线】飞天网评:目标空间站,太空“快递小哥”再出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地评线】飞天网评:目标空间站,太空“快递小哥”再出发

来源:中国甘肃网2022-11-14 19:34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2时10分,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五号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目标空间站,天舟再出发。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作为向空间站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的使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又一个太空“快递小哥”打卡“上班”。这是我国自2017年4月以来成功发射的第5艘货运飞船,这是宇宙最强太空“快递小哥”又一次重要之旅,事关空间站建造工程的如期完成,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长七火箭专门负责发送“太空快递”。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此次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后,长七火箭首次发送“太空快递”。自2017年执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起,长七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五度携手,火箭总体技术状态逐渐趋于稳定,测发周期也由最初的42天逐步缩减到27天。本发火箭进行了10项技术改进,研制团队从源头出发,重点通过并行测试、测试项目合并,优化使用维护条件,简化操作复杂项目等不断优化调整,减少操作质量对人员的依赖,进而提升过程质量、提高测发效率。货运飞船到达预定轨道后,轨道周期大约是5400秒,而长七火箭入轨精度偏差不能超过4秒,这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最高的入轨精度。长七火箭入轨精度再提升一个数量级,是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极大助力。

  满载货物奔赴“天宫”。每一次载人飞船发射之前,天舟系列货运飞船都会担任“快递小哥”角色,将新一组航天员进入太空所需的物资提前先送进空间站,是典型的“粮草先行”。天舟五号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其装载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还搭载了“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宇航用氢氧燃料电池、空间宽能谱高能粒子探测载荷等试验项目。除了航天员的个人用品和工作需要的实验仪器之外,还有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春节大礼包”,以及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在空间站进行交接的礼物。这些物资为航天员在轨驻留和开展科学实验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天舟五号创下多个“首次”。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后迎来的首位“访客”,与以往货运飞船不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对接目标是达80吨量级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接货运飞船,当对接圆满完成,“天舟”妥妥“停稳”后,航天员将进入飞船,拿到来自地面的“家乡货”。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首次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下人类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纪录,标志着中国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新突破,这一技术突破对于提升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水平,提升空间站任务应急物资补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了中国首台空间应用燃料电池,计划开展中国首次燃料电池空间在轨试验,将为后续宇航燃料电池应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推动宇航燃料电池工程应用发展,为中国载人探月任务推进提供有力支持。这些“首次”,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领域技术已经取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为我们继续开拓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当前,空间站建造已进入收官阶段,按计划,年底前还将实施神舟十五号飞行和神舟十四号返回等任务,完成空间站建造。对无止境的太空探索来说,空间站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新起点。面向未来,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够探寻到更多的宇宙奥秘,开创新的辉煌。(向秋)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