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红色领航 治理赋能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山西阳泉实践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根基,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是将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核心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打通城乡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将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山西省阳泉市属于太行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红色是阳泉这座城市的底色,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阳泉儿女的精神血脉,厚植于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阳泉市深入挖掘“中共创建第一城”内涵特质,依托其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红色领航”战略,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以红色根脉强基促建,引领推动阳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山西省委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系列决策部署,阳泉市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高标准启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党建引领锻造“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阳泉市结合城乡发展实际,聚焦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和基层党建优势,确立了“红色领航,治理赋能”的推进思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领作用、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着力破解组织“根系”扎得不深、基层干部能力不足、一线阵地功能不强、基层保障支撑不够等问题,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治理水平稳步提升,转型发展步伐铿锵,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曾经的革命老区正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阳泉篇章,将迎来新时代的美丽“蝶变”。
2022年9月,人民智库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基层党建、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组建专题课题组,围绕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座谈研讨。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智库研究,对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创新探索、经验启示进行系统总结,并对阳泉市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对策建议。
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创新探索
阳泉市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红色领航,治理赋能”,努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红色领航,治理赋能”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进而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通过延展基层组织根系、拓展基层党建功能、联通盘活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系统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服务群众能力和引领带动发展能力,这是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理念遵循和价值追求,也是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织密织牢党的组织体系,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组织保障。一是凝聚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政治共识,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阳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决策部署,纵向上构建起市委总指挥、县(区)委做好“一线指挥部”、乡镇(街道)党(工)委当好“前线指挥所”、村(社区)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的“四级联动”组织领导体系,细化明确各级职责任务。
二是依托市县两级专项行动办公室、督导组和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社区物业管理能力提升等8个业务专班,横向上联动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力量,强化督导指导,以推进市县重点项目为牵引,扎实推动专项行动见行见效,筑牢城市和农村基层治理两大阵地。在城市领域,建设市“两新”组织党建中心,创新开展物业党建、楼宇党建、商圈党建等,纵深推进“两个覆盖”;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轴心作用,推动区域党建互联互动,有力促进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在农村领域,积极拓展“联村党委”功能,逐步形成“党建联建、治理联抓、文化联创、资源联享、力量联强”的新模式。阳泉市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贯彻落实省委安排部署,立足工作实际,制定出台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5+5”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开展“摸实情、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大调研,全面摸清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制定基层治理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定量考核、组织评价和群众评议“一考双评”制度,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和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制度,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制定基层治理干部人才培养选拔规划,完善分级分类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二是优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定期研判、调度指挥、领导包联、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通过建立市县两级常委包联重点项目机制,开展“抓产业、抓案例、抓考核”行动、重点项目观摩晾晒评比活动等,持续推动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同时,积极探索“点上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机制办法,及时总结提炼基层一线治理典型经验,通过印发《学习手册》,组织线上宣讲、跟班见学等,为其他村(社区)提供借鉴。在城市社区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和党领导社会参与机制,完善议事协调机制、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在农村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包联工作机制,防范化解乡村治理各类矛盾风险。
加强党对乡村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领村、能人治村,以强党建、抓头雁、聚人才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阳泉市坚持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能力。一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以及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选用眼界开阔、责任心强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任“第一书记”,到农村一线干事创业,招聘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建强乡村治理骨干力量。
三是深化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创新开设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长训班,将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范畴,采取分组管理、学员积分考核激励比学赶超;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针对学员普遍反映、亟需指导的事项答疑解惑,组织学员到市外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提升农村带头人引领发展能力。
四是创新开展“省校合作进农村”“百名人才进百村”等活动,精准对接高校智库专家组建乡村振兴导师团,持续发力推动智力资源和专业服务向乡村流动。
产业兴村,党建带动乡村集体经济壮大,重塑利益共享的乡村发展共同体。阳泉市围绕“增量”“提质”两条主线,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一是全面开展“清化收”专项工作,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产权制度基础。以清理违规合同、化解历史遗留债务为工作重点,通过精准摸排、全员告知、共同参与、协商化解等举措,及时稳妥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村“两委”摸清村集体“三资”家底、强化“三资”管理,促进资源整合和效益转化。
二是平台创新,打造市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赋能中心。为更好解决农村供求信息不对称和缺少议价权的问题,打造集产权交易、产品展销、产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全资产、全要素交易中心,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市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便利。
三是开展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武”活动。通过年初“上台路演”比规划、年中“现场观摩”比服务、年末“成果展示”比结果,评选表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佳示范项目、十佳村等,压实党组织书记责任,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四是以“联村党委”推动“抱团发展”和共同富裕。通过村与村的联合,实现产业合作、治理协同、发展互补。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村与企业、村与行业协会以及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联合的“联盟模式”,实现村企联建,打造更大范围的利益共享共同体。
制度管村,以规范化的制度流程为农村基层全过程民主提供保障,提升广大村民在乡村事务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近年来特别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阳泉市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规范农村小微权力、推进全过程民主方面大力探索,推动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盂县郭家庄镇郭家坪村创新探索出以“六务公开、共建共治、以小见大、真学真会”为核心内涵的“真会工作法”,通过村内党务、政务、村务、财务、服务、时务“六务”公开,让群众有权知情、有责参与,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郊区河底镇固庄村探索“规矩治村”,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提议”环节干部提议多、群众发声少,广泛性、全面性体现不充分的弊端,在“提议”前添加了“动议”环节;针对以往村民代表擅自做主、征求民意搞变通、打折扣的不作为行为,在“决议”之前添加“民议”环节,规定只有征求村民意见达到100%才能进行表决,民意“留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解决了开村民大会难、村干部作风不民主、村民代表不尽职等问题,打通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最难一公里”,成为国家民政部确定的“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格局,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阳泉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引领带动城市社区和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一是强化基层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全面领导社区各方力量的有关制度。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将社区“两委”班子凝成“一股力量”。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能力。选派机关单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社区任“第一书记”,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力量;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党员教育、社区服务和群众活动提供场所;推动全市各社区“两委”组织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方式。矿区桥头街道段南沟社区创新探索出的“鸿雁”工作法,通过“一首两翼”组织构建,调解机制、联动机制、志愿者工作机制创新,实现了社区治理有效。
三是创新实施“雁阵”培育计划,培养优秀党组织带头人。以矿区段南沟社区为龙头,精选5个先进社区为孵化基地,定期组织其他社区骨干到基地跟班学习,进行全链条实训锻炼。
四是推动社区工作标准化,建立权责明晰、导向鲜明的考评体系。针对社区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等共性问题,编印社区工作标准化手册。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更好履职尽责。
以党建凝聚社区自治组织和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阳泉市以党建为抓手,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推动社区内各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一是以党建带群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治。探索建立社区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建立支部日常考、社区定期考、支部大会以党支部为单位实行“双考双评”机制,激发社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成立各类社区内部志愿者队伍,带动广大志愿者和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二是以党建联建带动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联盟,以街道社区为轴心,推行组织联建、阵地联营、活动联搞、人才联培和共同协商、共同服务、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四联四共”工作模式,推动社区与驻地单位等主体融合发展。同时,在社区党组织指导下,加大“红色物业”创建力度,借助物业力量填补社区“两委”未能涉及的治理间隙。
以党建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阳泉市通过扩大党建覆盖面,整合各方资源,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一是建强阵地,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高标准打造市“两新”组织党建中心,创新实施“五制五化”运行机制,推动形成工委统筹、部门联动、社区、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的“两新”组织党建新格局。
二是整合资源,以行业党建联盟为城市基层治理培育有生力量。依托市直行业主管部门,组建了民办医院、民办学校、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协会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协助开展工作;成立市县两级物业行业党委,积极推进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出台加强快递物流行业党建工作措施,有效引导快递物流、外卖配送企业与街道社区开展党建联建、参与基层治理。
依托微网格推动组织力量下沉,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治理
深化党建引领,以“微网格”撬动村(社区)大治理,切实推动党的组织力量不断下沉。坚持“任务均衡、工作适中、便于管理”原则,综合考虑地域特征、人口规模、村(社区)情复杂程度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优化设置网格、“微网格”,盘活基层治理要素,有效整合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等资源,把社区内的党建和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业务整合在“一张网”内,确保“微网格员”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稳得住”,实现基层“网格治理全覆盖、信息传递更高效、供需对接更快捷、靶向服务更精准、联系群众零距离”。健全“微网格员”补充退出机制。通过从社区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业委会人员、物业人员或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农村党员中精选微网格员,长期招募网格志愿者,机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面对突发性事件、攻坚性任务就地转化为网格力量等多种方式,有力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同时,从组织保障、保密安全、人才储备、激励措施、经费投入等8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了微网格员临时性补贴补助、人身保护、意外保险、表彰激励等机制,激发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突出共建共享,深挖基层需求,建立数字赋能常态化机制,打造数字赋能新样板。以平定县“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的数字赋能实践为例,打造“数字+党建”平台以数字赋能党建领航,通过县党群服务可视化平台,每月固定时间、明确主题开展“双日双评”;开发党组织、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小程序,推进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管理等党建考评工作数字化建设,为服务社区和党员考核提供数据支撑。聚焦领域驱动,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常态化机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聚焦某个领域、某项行动开展数字化应用与服务,推行工作任务“项目化”模式,不断推进网格治理、疫情防控、综合执法、政务服务、平安建设、生态保护、经济运行等重点项目,真正把数字赋能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打通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探索实践的经验启示
阳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结合城乡发展实际,以“红色领航,治理赋能”为引领,全面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红色领航,治理赋能”是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核心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路径在于不折不扣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实践,并最终体现在治理效能提升、发展质量提高、社会民生改善等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留下了一些深刻启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有效覆盖的组织体系,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织密织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和前提。
从阳泉市的实践来看,加强政治引领,强化组织推动,凝聚各级各部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政治共识、行动自觉,是实现城乡治理有效的基本前提。阳泉市始终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决策部署,完善党领导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纵向上把党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网格的各级组织建强,横向拓展至国企民企、商圈楼宇、“两新”组织等,不断推动组织力量下沉延伸,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阳泉市构建的党总揽全局、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严密组织体系,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实践。
健全优化体制机制,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是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让各领域制度建设相互作用、环环相扣、落地执行,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
从阳泉市的实践来看,在纵向上理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关系,建构起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横向上明确“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办法,建构起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并且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保障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行制度治村(社区),加强民主协商和管理,以制度保障基层全过程民主。阳泉市的实践突出优化体制机制建设这条主线,实现了对基层治理的制度规范、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优化整合,是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积极探索。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重塑利益共享的乡村共同体,是夯实基层治理物质基础的重要手段
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够有效改变基层治理悬浮的问题,重新建构村组织和村民利益联结机制,使乡村治理更有抓手,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从阳泉市的实践来看,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带动农民增收快的村庄,村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就强,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热情就高。以党建引领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阳泉市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强引擎、推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忠诚担当的党员干部能够将制度优势、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治理效能,实现乡村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和利益共同体的重塑,加快集体经济壮大和共同富裕步伐。阳泉市的实践突出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这一重要手段,体现了党建引领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也表明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物质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活社会力量协同共治,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否有效,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最广泛的参与者,应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社会组织、公益团体等社会力量作为基层治理的有益补充,能够在职能上补充行政和市场的不足。发挥人民群众、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从阳泉市的实践来看,基层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主体力量协同的组织基础、体制机制保障以及共同价值目标。阳泉市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党建格局,通过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搭建市“两新”组织党建中心、推行“联村党委”等举措,吸纳社会组织、物业企业、“两新”组织、志愿者等不同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拓展和完善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范围和途径,激活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治理,有效解决资源配置不足、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阳泉市各级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主体协同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有效实现了治理有效赋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新阶段深化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的对策建议
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探索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坚持“红色领航,治理赋能”,强化党建引领,牢牢抓住党的领导和基层党建这一“牛鼻子”,进一步树牢大抓基层、建强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才能确保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结合阳泉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在充分征询权威专家学者有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人民智库课题组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阳泉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坚持党建统领,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管大事、议大事,做好顶层设计、总体部署,抓好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阳泉市应结合地方实际,更加鲜明地突出党的领导,找准症结、精准施策,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水平跨越提升。第一,完善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多方主体参与。深入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建强队伍、织密网格、筑牢阵地,推动更多资源、力量、管理、服务下沉基层。第二,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健全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畅通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创新优化群众参与方式方法,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释放出来,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
盘活农村“三块地”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土地是乡村振兴中的核心要素,是集体经济的首要资源,土地问题是当前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阳泉市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盘活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源,将农村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第一,通过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制度、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制度等,确立以粮食安全保障、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序列。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深入贯彻《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着力抓好农村“三块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第三,借鉴“浙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经验,不断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动农村“三块地”闲置资源盘活、增值,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阳泉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国企、民企、科技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能量和不竭动力。第一,深入实施村企结对帮扶工程,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努力将企业人才、技术资源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第二,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支持民营企业到乡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带动村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着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社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阳泉市应继续加强对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和功能。第一,坚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的积极作用。第二,在阳泉市县(区)党政领导下,探索建立市县二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更多枢纽型、服务型的本土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形式灵活、资源整合能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等特点,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搭建群众参与的公共平台。第三,加强与北京、上海等地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京沪等地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逐步探索引进一批全国性、专业性的社会组织,赋能阳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以项目制的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提升城乡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干部综合治理能力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是夯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阳泉市应统一整合全市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抓好乡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群体的能力建设,更好服务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第一,引导基层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特别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基层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金融创新、全域旅游等现实问题,参考以市县(区)两级党校加挂“乡村振兴学院”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入组织开展各个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 人民智库专题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