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阻断病毒传播链 尽快排除风险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阻断病毒传播链 尽快排除风险

来源:兰州日报2022-07-14 13:42

  【本报讯】7月12日,我市发布《兰州市关于严格落实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的通告》。通告发布后,有市民群众致电本报热线电话及向新媒体平台留言,咨询通告是否为“兰州‘封城’,实行严格管控后如买不到菜、看不了病,该怎么办?”为此,记者于13日走访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相关情况。

  “《兰州市关于严格落实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的通告》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市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对7月10日发布的《关于在全市公共场所实行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的通告》——自7月11日0时起,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实行一周临时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便于市民遵照执行。”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马进礼告诉记者。

  马进礼进一步就此项临时性管控措施作出说明。他告诉记者,《兰州市关于严格落实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的通告》适用范围是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主城四区。“通告所采取的临时性管控措施,是针对本次疫情传播特点,为彻底阻断传播链,尽快排除风险作出的必要安排。本次疫情为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代际传播间隔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疫情处于上升期。加之,兰州人口多、密度大、正值暑期,加严社会面管控措施,减少人员流动性,加强风险排查管控,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必要有效措施。本次疫情发现的社会面病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前期采取针对全市公共场所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后,仍有跨区域新增感染者,人员流量虽有所下降,但与疫情处置需要仍有差距。因此,决定发布《兰州市关于严格落实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的通告》。”

  通告中指出,低风险区小区实行严格管控,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执行出入证管理制度,购买生活物资凭出入证每天每户只能外出一次。就此,马进礼回应说:“这是为了在尽量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减小社会流动性,让生活节奏慢下来,聚集性活动停一停,与外部人员和物品接触少一些,快速把潜在的风险源找出来管控,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不是有些群众理解的‘不允许外出’,也不是对各类场所一律关停,更不是按下暂停键、城市停摆。”

  马进礼进一步解释说,大型商业综合体、休闲娱乐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性场所,采取暂停开放措施,是为了在保证市民正常生活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人员流动和聚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正常营业,餐饮企业暂停堂食但能够提供外卖订餐服务。

  关于市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临时性管控期间的服务保障”问题,马进礼表示,在制定临时社会面管控措施的同时,我市已对在此期间的生产生活物资储备供应、居民就医用药、紧急医疗救护、水暖电气保障、突发情况处置等工作专门作出安排,目前全市市场物资供应平稳,广大市民不必恐慌和抢购囤积。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也已组织了专门的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群众日常生活保障,特别是对一些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会持续加强关心关爱,帮助做好生活物品和药品需求收集、代购、配送等,市民群众如有需求可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上海举行2025年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