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召开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召开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6-26 16:52

  6月25日清晨,武汉洪山礼堂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亮丽而醒目的红毯,从洪山路的一侧一直铺到礼堂正门。红毯两侧,鲜花簇拥。系着红领巾的儿童与手挥小彩旗的青年们早早在场等候,期待一睹科学家们的风采。

  为科学家铺设“星光大道”。科学家红毯秀,是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会前别具匠心的活动。

  武汉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刘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董念国,武汉大学教授侯浩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宋保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谢树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高宗余,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10位科学家和他们的团队,走上红毯,接受致敬,步入会场。

  潘垣院士踏上红毯时,弯腰亲切拥抱献花的少先队员。去年12月,潘垣院士团队和企业合作,研发出世界首台500千伏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助力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覆盖。摘得电子设计自动化布局布线算法竞赛全球冠军的华中科技大学EDA团队,作为科研后辈和粉丝团,为潘院士送上了吉祥物“冰墩墩”。

  两院院士李德仁手捧鲜花,和他的团队一起走上红地毯。他寄语青年科研工作者说,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国家、为人民贡献毕生力量。要走在学科的前沿,按照国家的需要开展工作。要在自身努力的同时,依靠团队一起攻关。最后还要坚持,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在科学家红毯秀之后,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盛大举行。大会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关意见。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湖北因人才而发展进步,人才因湖北而人生出彩。会上,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0项(人)。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潘垣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宗余院士,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说,近几年,我们许多成果获得了湖北省的科技奖励。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好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质的生产力,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重要支撑。

  近年来,湖北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17年-2021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26%增至20.6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369家增至14560家,增长171.2%。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夏静 通讯员戚晨 丘剑山)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奉化:非遗群龙大巡游

  • 侗乡欢庆“二月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2025-02-27 09:18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025-02-27 09:16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2025-02-27 09:24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2025-02-26 09:52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2025-02-26 09:51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2025-02-26 04:20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2025-02-26 04:20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同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2025-02-26 04:25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