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特派西北实践①】
编者按 2002年,科技部总结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实践经验,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年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西北五省区的科技特派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今起本报推出“科特派西北实践”系列报道,深入介绍西北五省区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帮扶中所做的突出工作。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林业工程师赵顺山没有想到,自2002年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以来,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20年。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农户在科技特派员的帮扶指导下,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图为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联合收割机在谷田里进行收割作业。新华社发(杨植森摄)
跟赵顺山一样、最早的一批科技特派员,全宁夏只有150名,来自4个县。如今,这支队伍发展到3826人,实现了5市22县区乡镇“全覆盖”,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2081家,占比达54.4%。
从农技“高人”和农村“能人”中培养成长起来的科技特派员,每年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万户,服务7万农户,培训农民12万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为社会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7万个,雇佣工人10万余人次。
田野作考场,岁月为考官。从银川平原到黄土高原,宁夏科特派交出漂亮答卷。
不改初心,突出创新与创业引领
十多年前,沙坡头区东边搬迁来一个生态移民村。面对陌生的家园,移民们有些不知所措,对于政府提出“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宣传口号,更是茫然。
这时,村里来了一位干部。他给移民耐心讲解党的政策,走家串户规划庭院经济,手把手传授果树栽培技术。渐渐地,移民坚定了建设新家园的信心。这位干部就是果树专家赵顺山。
多年来,赵顺山一直扎根基层。他还专门成立了中卫市众邦林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培训示范,使果树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2002年,宁夏在学习借鉴“南平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批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在实现自我创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功打造了服务“三农”的科特派品牌。
科技部先后两次在宁夏召开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树立了“南有福建、北有宁夏”的典型。
“我们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科技创业带动科技服务,20年来一直初心未改。”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杨勇军说,简言之,就是引导支持科技特派员带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围绕全产业链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依托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培育和推进“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助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步入新时代,宁夏再次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走进27个遍布各市县区的科技特派员企业,会看到“科技使者特派员星罗棋布领头雁”的醒目大字。“党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工作模式,便是他们去年新的探索。
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宁夏罗山酒庄有限公司,创新开展“葡萄园中党旗红”专项活动,联合福建挂职干部搭建了“闽宁合作党建共建示范基地”,在福建省建立专卖店10余家,使罗山葡萄酒顺利打入当地市场。
依托这些党建联系点,宁夏区、市、县三级科技管理部门借助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科技特派员积极履行“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职责,也为自身发展拓出了新路。
强化合作,注重结成利益共同体
一项制度如何永葆青春,释放活力?宁夏在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进程中,尤其注重利益共同体的结成。
最开始,自治区坚持政策引导、项目带动、金融推动,激励科技特派员将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注入“三农”发展过程,通过科技服务与经营管理获得合法收益,形成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广大科技特派员重点围绕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等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主动拓宽服务领域,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56家创新联合体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发芽生长。
每天早晨,宁夏聚百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大棚里人头攒动,打工的村民每个月都能在这里领到3000多元收入。更多人则加入到种植队伍。承包了4栋温棚种植小吊瓜的村民于小红,近几年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这家合作社联合社是由王金燕、汪洋等12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已逐步形成具有“一二三产业+服务+农旅”功能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
更大的协作,在省际之间;更高的设计,在国家层面。
借着东西部合作的“东风”,宁夏实施鲁宁科技合作智力援助项目,举办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培训与对接活动等,助推产业发展;福建选派60多名科技特派员扎根宁夏,推动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在石嘴山市建设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续写“山海情深”。
3月16日,科技部召开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的工作会。紧接着,宁夏科技厅以视频会议方式,对5个县区相关工作进行推进。
固原市原州区科技特派团马铃薯产业组组长郭志乾,已经深入种薯繁育基地对农户进行指导。他表示将不辱使命,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业“芯片”制造水平。
“通过发展法人科技特派员、大手拉小手‘六统一’服务模式、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站、选派科技特派团等形式,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从‘单兵作战’向‘组团式服务’转变,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学科单一、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破解。”宁夏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徐万仁说。
搭建体系,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
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是宁夏科技特派员的重要任务。
“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是科技特派员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三农’科技服务需求,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配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2020年8月26日,在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吴秀章的话掷地有声。
科技管理部门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科技需求,积极助推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综合性服务,网格化服务模式在全区推进;组建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站66个,实现技术、信息、金融和产业联动发展。从“技术服务型”“示范带动型”到“产业集聚型”“三产融合型”“党建引领型”等,十个多元化创业服务模式春色满园。
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同时,财政投入和项目带动无疑是最给力的“杠杆”。
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从2003年的4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000万元,近年来每年都能吸引撬动各类社会资本近3亿元,有效支持了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2021年,全区354个项目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实施的农民收入,比上年度该地区农民平均收入增加了16%。
强点、延线、扩面,多维发力,多头开花。
“我们聚焦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通过科技特派员项目和‘三区’科技人才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实现了对全区1000人以上的261个移民安置村服务全覆盖。”杨勇军介绍,其中,红寺堡区专门被纳入“网格化服务站点建设”和“打造‘一村一品’科技示范县建设”重点工作计划,以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
新时代呼吁新作为。未来,宁夏将立足实际打造一支爱农村、有技术、带不走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