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迟婚礼后,她走进新冠感染病房……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推迟婚礼后,她走进新冠感染病房……

来源:光明日报2022-05-13 10:51

    一身深褐色的护士服有些肥大,浅绿色的N95口罩几乎遮住了面庞,额上的头发也被汗水浸湿。虽然看起来很疲惫,但刘丽媛的目光自信而温柔。此刻是下午两点半,算起来,她已在病房待了6个小时。“如果没有疫情,你现在应该是个幸福的新娘子吧?”记者打趣道。“嗯,等回北京以后再办婚礼。”刘丽媛有点不好意思了。5月8日,本应是她穿着婚纱携手爱人接受亲友祝福的日子,却被疫情打乱了。

    4月12日,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吃劲之际,刘丽媛所在的航天中心医院接到任务:紧急组建援沪医疗队,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作为护理骨干,刘丽媛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随后,她在电话里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可是5月8日我们要举办婚礼,你赶得回来吗?”爱人全先生的一句话,一下子提醒了刘丽媛。“哎呀!当时就想着报名,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刘丽媛哭笑不得。经过一番商量,爱人还是决定支持她跟随医疗队踏上援沪征程。“婚礼可以延期,抗疫刻不容缓。待疫情结束后,我们的婚礼会更有意义,也更精彩。”4月16日,航天中心医院援沪医疗队接管了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部分病区。当天中午12点50分,刘丽媛和同事们作为第一班次开始进驻新冠感染病房。与方舱医院大多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不同,这里以带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居多,情况比较复杂。

    第一次在抗疫战场穿成“大白”,刘丽媛起初很不习惯。面屏容易起雾,造成视线模糊;戴着两层手套,扎针时不容易摸到病人的血管……“还好,大家的护理操作技术很过关,我们很注意角度和力度,从来没有出错。”说到这儿,刘丽媛颇感自豪。一次,刘丽媛要给一位70多岁的患者抽动脉血气。“老人开始比较抗拒,说自己这么多年从来没抽过动脉血。我告诉他‘我是从北京来的护士,让您见识一下我们的护理水平’。”揽下这个“瓷器活”后,刘丽媛一针穿刺成功,老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很强,刚开始进病房时,刘丽媛心里也没底,会在意口罩有没有戴好,防护服是否穿到位,就连面屏被不小心碰掉,也要担心好一会儿。“但与我们后来的护理工作相比,这都不算啥。”刘丽媛说,“很多老年卧床患者因肺部感染需要吸痰,这时护士就相当于暴露在了最危险的时刻,可是为了能把病人抢救过来,没有任何人退缩”。每次从病房出来,脱掉身上的防护服,刘丽媛恨不得立马瘫坐在地上。昨天摘下手套消毒时,刘丽媛突然疼得叫了出来,仔细一看,原来是手指被泡得太久,竟然掉下来两块皮。刘丽媛笑嘻嘻地说,那一刻自己似乎体会到了在伤口上“撒盐”的感觉。由于每天大量出汗,这段时间,她的体重掉了近4公斤,“平时一直挂在嘴边的减肥,这次终于有了‘效果’。”治病更要医心。患者独自在病区隔离,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刘丽媛说,这时就需要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他们更加温柔、耐心一些。每次进入病房,虽然戴着口罩,“也要让患者‘看到’我的微笑”。

    护士节来临之际,援沪医疗队收到不少来自患者的感谢信,有的只有短短几行,字里行间却饱含感激和深情。让刘丽媛难以忘怀的,是一位5岁的小女孩兮妍。兮妍一家人均感染了新冠病毒,她与爸爸、爷爷在四院隔离,妈妈在方舱隔离。小兮妍出院的时候,刘丽媛为她梳头发、消毒打包出院衣物。“当小兮妍同我们告别,大声说‘谢谢姐姐’‘姐姐再见’时,我们都哭了。”聊到这儿,刘丽媛的眼圈红了。

    结束了一个班次的工作,刘丽媛登上返回驻地的大巴车,就近找了个座位坐下。经过短暂的休息,她和同事们又将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紧张、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昊张蕾 章正)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寻溯仰韶文化

  • 福建: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由衢州市开化县的钱江源园区与丽水市的百山祖园区组成,总面积约747平方公里。
2025-06-11 09:23
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9日对第一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2025-06-10 10:04
6月8日,国产人形机器人携手机器狗攀上湖北燕矶长江大桥,挑战在全球最长猫道上行走。
2025-06-10 10:03
夏日,生机勃勃,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生态心”区域,这里没有人工干预和打理,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2025-06-10 10:02
日前,位于重庆巫山的五里坡管理中心在科研监测中发现了2个新属共8个新物种,这是继2022年发现4个新物种后该中心在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新物种。
2025-06-10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