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轻人需求催生宠物健康养护 医疗困境尚待破解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年轻人需求催生宠物健康养护 医疗困境尚待破解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11-16 10: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别让它到铲车那里去了!”11月5日晚,一声惊呼从长沙地铁一号线省政府站3号出口附近传来。两个心急火燎的青年男女手忙脚乱地搂住雪纳瑞“迪迪”,小心地打量刚刚撒欢冲入人行道改造区钢筋水泥丛林的小狗,身上有无伤处。

  对于小卓和男友曾伟峰来说,饲养两年多的雪纳瑞是心肝宝贝。9月的一次宠物医院就诊,花掉了在职业院校任教的小卓半个月工资,“迪迪”还险些小命不保。

  在从事科研和临床近40年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陈铁桥教授看来,宠物饲养需要细心照料,当下一些抗病毒性疾病特别多,即便打了疫苗,也不能完全隔离病毒传染。

  陈铁桥说,宠物疾病与人类似,有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等,还有跌打损伤之类,情况复杂。

  带“达克”看病的那些天,身为“单身狗”的他真有些“同病相怜”

  北京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居民饲养宠物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城镇宠物猫犬数量为近亿只。对宠物的饲养从动物性功能开始已经发展到亲情陪伴这一层。尤其都市青年,对宠物给予的财力投入相当可观。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人更多的关注宠物的健康,从宠物喂养、疫苗接种、保健品、体检等方面给予呵护。

  今年24岁的熊炳强在长沙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他在宠物市场买了一条赛级金毛犬“达克”。

  当“铲屎官”半年后,熊炳强觉得精力上有些吃不消,最让人费心的是日常料理。“一开始给它洗完澡,吹风机要吹1个多小时。最后只能送宠物店,每次120元。”此外还有“修毛、宠物疫苗、狗粮、狗零食、狗狗营养剂、尿片、消毒喷雾、定期驱虫药等,还有给宠物穿衣打扮的费用。”

  可比起以往夜夜的游戏酣战,他渐渐觉得身边的小生命更能让心里平静。“你得精心照顾它,就像养孩子,你甚至会对生活有了新的愿景。”

  湖南农业大学易金娥教授10月15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容易导致人的精神压力增大,尤其刚工作不久的青年,孤寂的情感常常引发对宠物陪伴的需求,因而在城市中饲养各类宠物的青年群体大增。对于大多数青年而言,宠物的可爱,足以萌化人心,更能缓解压力。

  国庆节期间,“达克”食欲减少,还有点儿腹泻的症状,熊炳强急忙带它去了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肠炎。他这才发现,看似健壮的金毛也有疾患,也像人一样要打针吃药,需要医生的护理。

  熊炳强告诉记者,宠物医生更难,“‘病人’不会回答你任何问题,全靠经验和检查仪器”。他说,带“达克”看病的那些天,身为“单身狗”的自己真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触,后来与它的关系更加亲密。

  陈铁桥认为,养宠人有情绪代偿的心理。他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长沙就有一些青年饲养宠物,情绪也类同。有一次,他在长沙市十一中对面的医院当值,一位年轻女子抱着一条小狗急匆匆地走进医院,大声喊道,“快给我儿子看看,它好像不行了。”而在身后步履蹒跚的男孩则心不甘情不愿地纠正母亲,“妈妈,我才是你儿子,那是得病的狗狗!”

  除了投喂支出,疾病更让人烦心

  每次看到女儿放学回来后对家猫的宠溺,住在长沙天心区政府旁的唐曦都觉得应该对它更好一点。

  去年疫情起起伏伏,唐曦的妻子算过一笔账,家里的狸花猫一年伙食上万元,因为顿顿都是三文鱼。为多家钢材贸易商打理财务的唐曦却不以为然:“这是英国血统的狸花猫,名贵品种,吃了三文鱼后毛色都不一样,油光锃亮的。”

  让他烦心的是,今年春季,猫长了一个肿瘤,在湖南一家动物医院动了手术,花了不少钱。“说是良性的,但现在精神明显不好了。”

  对于他高投入的饲养模式,主研动物营养的湖南农业大学博士邬静表示不认同。他指出,城市一些富裕家庭出于对宠物的狂爱,自己配食的方式并不可取。这是因为单一的食物结构对于动物而言,也容易产生营养代谢性疾病,例如缺乏一些微量元素等。“猫狗也像人一样,吃得太好,也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脂等。”

  邬静主张采用工业化的动物食品喂养。“因为那些品牌产品,他们考虑更成熟,食品中营养丰富,也更细致,基本可以照顾到动物成长需要。”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七成的宠物主人为80后、90后,养宠一族年轻化趋势明显。他们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来源,消费观念和水平也在逐年提升,但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对于宠物陪伴的需求更高,消费意愿更加强烈。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表明,2020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65亿元,比2019年增长2%。从事宠物食品生产的上市公司已有4家。同时,根据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宠物食品平均价格逐年增长,2019年中国宠物食品终端消费单价为32.7元/kg,相比2015年的26.8元/kg,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1%。

  记者查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淘宝天猫宠物类的食品以及用品销售增长都超过100%,其中多项宠物智能化用品的增长超过10倍。而京东公布,“双11”首日,宠物品类就成为交易额增速 TOP 5品类之一,同比增长超过3.5倍。

  一名年轻人表示,饲养宠物的开支基本占了月收入的3成。接受采访的多名青年表示,自己的情况与此相似。除了投喂支出,疾病更让人烦心。

  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知,每天送到医院的宠物大约为30例,一年过万只/次。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的杨凌宸博士指出,宠物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多个机构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养犬和猫的数量达到1亿只。他认为,宠物的疾病与其生活环境和主人照料有重要关系,但有些疾病与饲养者迷恋所谓名贵品种有关。

  他提到,像布偶猫有所谓血统的,甚至能卖上10多万元一只;有些狗,拿了美国宠物协会的认证,或者说狗的父母亲曾参加过某类比赛,类似于“选美冠军”这种,就非常昂贵。“其实说实话在我们医生眼里,有血统的价值不大,越是纯种的病反而更多,因为有遗传病。”

  有一次他就接诊了一个纯种恶霸犬,狗主人从美国将其带回来,买的时候大约20多万元。因为追求品种纯粹,容易近亲繁殖。结果小狗裂唇,一喝奶就呛,无法治愈。

  “还有像加菲猫这种就是炒作起来的,其实它不适合饲养,因为它呼吸系统的疾病很多。而前期流行的折耳猫,很大程度上有软骨发育不良的病症。”

  国产宠物药品目前面临品类少、质量低的困境

  武术教练郭文溯饲养了一条金毛、一条萨摩耶、一只宠物猫,在多家宠物医院都有过求诊经历。他称,宠物医院大多是私立的,小型医院似乎更贵。去年家里的宠物猫因病去了一个医院。医生开了个单子,一轮检查就上千元。他转去了一家公立医院,包括手术花了3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宠物拉肚子治疗可能需要花费一两百元,绝育手术花费将近1000元,骨折手术2000元至3000元,如碰上肿瘤切除,一次性切除1000-3000元不等,术后恢复费用另算,麻醉、彩超等费用也不低。

  长沙一宠物医院合伙人陈立则表示,宠物看病贵有其特殊原因。他认为,宠物医院多为私立,器械仪器费用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一台宠物DR(数字X光机)价格在20万元左右,血球仪、生化分析仪、黑白B超等每台都大几万元。另一方面,宠物看病的体量小,其折旧费用高昂,因而平摊下来的费用自然要高出很多。加上人工、铺租贵,只有维持一定的价格宠物医院才能得以正常经营。

  他说,宠物医疗有其特殊性。宠物不会说话,不会告诉医生究竟哪儿不舒服,因此医生不得不借助相关设备来排查。在药品器械方面,宠物有专用的药品,目前中国兽药企业多以原料和经济动物药品为主,宠物药品研发和销售较少,价格高的进口药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宠物没有医疗保险,花费自然高。

  湖南农业大学一位专家则指出,近年来城市饲养宠物猫的数量上升迅速,从他们的经验来看,猫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检查中彩超成为常用手段。

  记者查询到,根据国际动物保健联盟(IFAH)2020年统计,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上,宠物医疗产值占比达到38%。根据宠物社交平台狗民网发布的《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我国目前宠物医疗市场占比约为20%。根据智库服务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我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05亿元。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较为分散,连锁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5%。在全国近1.5万家宠物医院中,80%-90%的宠物医院为小规模单店经营或10家以下连锁经营,市场较为分散,大规模连锁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5%。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国产的宠物药品目前面临品类少、质量低的困境。宠物疫苗方面,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90%以上。目前,进口厂商占据国内宠物药市场近70%份额,2014年至2019年间,国内企业新注册宠物药品共37个(按通用名统计,疫苗、检测试剂不在统计范围内),一类新药占比不足10%。

  陈立称,作为开办宠物医院近10年的业内人士,他们也期盼能有社会保险的覆盖。他说,在宠物医疗相关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国内宠物保险的覆盖率却不到1%,显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记者洪克非)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重庆:铜梁龙舞璀璨新春

  • 品味"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年味烟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