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绿!金!“三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红!绿!金!“三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指尖岳麓2023-10-07 10:02

  湘江之西,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湖南湘江新区核心区梅溪湖片区向西出发,车辆行驶20分钟,便来到了白箬铺镇。这里,乡村振兴的“风景独好”。这里,五彩斑斓,散发着勃勃生机。

  春天,春光和煦,红红粉粉的樱花在光明大观园竞相绽放;夏天,活力四射,暑期研学的青少年在色彩鲜艳的贝拉小镇实践拓展;秋天,金灿灿的稻田诉说着农人一年的辛勤;冬天,婆娑的竹林在寒风中愈发翠绿,坚韧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多彩是白箬铺镇的写照,在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中,最显眼的底色是“红、绿、金”三色。

  

0红基因传承为民底色

  1917年7月中旬—8月16日,24岁的毛泽东和萧子升步行漫游当时的长沙、宁乡等五县,历时一个月。其中白箬铺镇就是这条游学线路向西第一站。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著名的论断,追根溯源正是源于青年毛泽东彼时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经常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民众学习。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步行九百多华里,走访了学士名流、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地方官吏、寺庙方丈等社会各界人士,查阅了各县县志,了解了各县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1959年,毛泽东回到长沙,途经并视察了现在的白箬铺镇曹家坳(今白箬铺社区),再次在白箬留下足迹。

  放眼如今的白箬铺镇,红色资源禀赋丰富。白箬铺深入挖掘镇域文化特色,开启红色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57年,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杨开慧和李淑一是无话不谈的同窗好友。李淑一,1901年出生于白箬铺镇桃林村(今淑一村),淑一村孕育的湖湘文化基因也在这里打响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品牌。

  漫步在淑一村,红色是主色调。湖湘红色文化浸润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李淑一珍藏馆、“蝶恋花”文化广场等湖湘红色文化场所让红色基因不断弘扬。“淑一村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重点围绕李淑一珍藏馆打造,近年来,淑一村湖湘红色文化越唱越响,已成为远近知名的一张文化名片。”白箬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白箬铺镇将主要打造1917毛泽东游学路线、唱响1959幸福大坵品牌、完善李淑一珍藏馆藏品,让红色印记、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焕发出新的光彩。

  “红色”的为民底色在白箬绘就,白箬铺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乡村文明建设融合起来,做强文化、人才、产业,让三者同频共振。”

  

02绿生态擘画乡村美景

  提起白箬铺,许多长沙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宝藏近郊旅游目的地”,绿水青山环绕的白箬仿佛一首“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山水田园诗。辖区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坐拥白鹤山等69688.35亩林地,最高峰海拔368.8米,可俯瞰全长沙,境内八曲河、白箬河蜿蜒流淌。

  用“绿色”刻画发展蓝图,是白箬铺镇乡村振兴的“密码”。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与亲友在暮春之初走进山林之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而在白箬铺镇的春天,人们走进山中,则是用自己的双手在“开创”绿色。“白鹤山是白箬铺镇宝贵的自然资源,治理好山林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每年春季,由白箬铺镇各村党员干部、白箬之光志愿团等组成的“护林小能手”便会走进白箬铺镇各座山头中,抡锄头、挖土坑、运树苗、种桃树……大家在森林防火带两旁就种下了一颗颗桃树苗,也种下了桃花十里之约。

  这样的活动几乎贯穿和融入了白箬铺镇工作日常,“守护好绿水青山”的誓约几乎是全镇上下的共识,一幅用“绿色”擘画的乡村振兴图景在湘江之西的白箬呈现。

  今年“七一”,白箬铺镇四处可见鲜红的党旗飘扬,高亢嘹亮的红歌从美丽屋场、弯弯河道、田间地头传来,当天,一场“为民服务践初心,河道清洁美家园”主题党日活动在当地开展。

  白鹤高翔,箬竹飘香。八曲蜿蜒,荡波湘江。类似以“守护环境”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在白箬铺镇十分常见。守护好生态,让乡村美起来,活动当天,白箬铺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撸起袖子,走向河边,开展河道清洁志愿服务活动,正是这样的守护,让白箬成为“春风十里,一步一景”的“宝藏近郊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白箬铺镇在与绿色“双向奔赴”上,不仅是“把树种下”,“到树下去,亲近自然”是白箬铺镇走在绿色道路上的“画外音”。

  今年春天,“万花争妍白箬春欢”光明大观园赏花季如火如荼,游人沉浸在浪漫的樱花、精致的文创、喷香的土菜之余,还意外地发现在樱花树下错落地展陈着童趣满满的油画,这便是光明小学同学们的作品。“赏花加赏画,太有人文气息了。”远道而来的游人对这样的画展赞不绝口,樱花树下,点缀着同学们色彩斑斓的笔触,纷纷拍照打卡。

  “在白箬,美育和自然教育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白箬铺镇光明小学美术老师杨伊说,这样的活动,在激活孩子们对美好事物感知的同时,也激活了对家乡热土的自豪,更拥抱了美好的大自然。

  

03金产业聚力发展引擎

  金秋时节,乡间田野生机勃勃,随处可见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在蓝天白云里,在鸡鸣鸟叫中,奔跑在阵阵稻香里,纯粹干净,心情无比畅快。秋高气爽,微风轻拂,稻田间荡起层层涟漪,穿行其间,稻香阵阵,“丰收”触手可及,一株株水稻正饱满等待着收割。

  风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水稻的种植自古以来就是白箬铺镇的传统产业,如今,“丰收”早已不再只是秋天的专属。早在今年盛夏时节,白箬铺镇旭城联社的近万亩早稻迎来成熟收获期,广大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机陆续开镰收割。田间地头,稻浪欢歌、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

  作为当地的种粮大户,“双抢”对文旭来说既让他欣喜,也充满挑战,联社要抓紧时间收割早稻,接下来还要育秧、插秧,完成晚稻种植。已开始收割的稻田里,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将一簇簇饱满的稻穗吸入机器的“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在白箬铺镇淑一村,一块面积1160亩的再生稻示范片在今年8月中旬迎来了湖南省作物协会的现场考察和实割测产验收,亩产近1400斤的好成绩让种粮大户饶辉笑开了花。在验收现场,田间地头站满了本地的种粮大户们,他们怀着期待和喜悦,等待着今年该镇第一割再生稻头季收割。作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饶辉于2022年开始种植再生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了258亩“试验田”,增收效益明显,“一次插秧、两季收获,省种、省药、省肥、省人工,每亩增收500多元。”

  据了解,白箬铺镇拥有耕地2425.3公顷,水稻种植面积5.8万亩,“金色”产业在田间地头澎湃。白箬铺镇积极探索发展途径,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努力扩大村集体经济增收来源。重点支持村社区能创收的项目,目前已建立由“村集体+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提高站位、主动谋划,用中央衔接资金、省、新区配套资金,筹建了齐富大米加工厂、龙莲育秧大棚、胜和米粉厂等项目,促进农业产业链提档升级,村社区以股本金入股参与分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对新区范围内早稻米的精深加工,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470万元/年。

  值得欣喜的是,如今的白箬铺镇,“金色”的产业已然不再只是水稻种植等传统农业,文农旅协调发展成了聚力发展的引擎。

  田间地头不仅仅是农民们收获粮食之处。今年暑期,白箬铺镇自然教育妈妈团的老师们紧张备课,她们迎接着白箬铺镇自然教育主题夏令营的开营。“我们的自然教育,让孩子更真切地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成长。”自然教育妈妈团成员艾草告诉记者,本次夏令营孩子们走入田间地头,走进竹林深处,在大自然中学习,玩耍。

  随着白箬铺镇儿童友好的名气越唱越响,2023年白箬之光儿童友好夏令营课程成为远近闻名的“暑期明星品牌”,包括综合能力提升夏令营、天文学主题夏令营、“我是小主人”夏令营在内的主题课程广受好评,师资配备除本土妈妈团外,还包括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阳光教育协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等多家院校。

  在孩子们的课程里,白箬“一帧一画”的多彩风光被诗意地描绘。走入白箬铺,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间公路宽阔平坦,屋内窗明几净,屋外鸟语花香,2021年,这里25个美丽宜居村庄高质量建设完成,在2022年内,更是3个月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0个,获评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先进单位,胜和村获评长沙市美丽乡村特色创建村。

  2022年,白箬铺镇打造“1917年青年毛泽东游学特色路线”,申报集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研学为一体的白鹤山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成群成片打造美丽庭院,覆盖面积8.1平方公里,涉及4个行政村34个村民组,游客纷至沓来,“金色”的产业在乡村跃动。

  如今的白箬铺镇,已集中连片打造52个美丽宜居村庄片区,建成光明大观园4A级景区,贝拉小镇、光明蝶谷·飞鸟乐园、光明松鼠谷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游玩,描绘着“一帧一画”的金色风光。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荣成:牡蛎迎丰收

  • 安徽淮北:校园科技节 感受科技魅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今年的滑雪季即将到来,全国冰雪资源何处多?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综合多种气象指标发布了冰雪资源数据,为滑雪爱好者和滑雪场经营者打造了一把“冰雪资源量尺”。
2024-11-11 04:05
受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影响,预计11月11日至12日,海南省中部及东南部将有中到大雨,万泉河、昌化江及沿海部分河流将出现小幅涨水过程。
2024-11-11 04:05
这一研究成果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的一个重要功能。
2024-11-11 04:0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间竞争形成叠加态势,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2024-11-11 04:05
收获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的谢华安院士工作站,种粮大户钟安森没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
2024-11-11 04:05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