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州野外消失40多年 红领绿鹦鹉回归现身海珠湿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广州野外消失40多年 红领绿鹦鹉回归现身海珠湿地

来源:广州日报2024-08-16 13:15

  “消失”四十余年 红领绿鹦鹉回归

  广州海珠湿地鸟类接连“上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通讯员海珠湿地)昨日,一场以“逐新提质 聚势绿美”为主题的海珠湿地主场活动在海珠湖拉开序幕。本活动由广东省林学会、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指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广州市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共同主办。

  在本次活动中,海珠湿地联合广东省已认定的8家自然书屋共同发起“阅读保护绿美广东”项目,并同步启动自然书屋“阅读自然,全民阅读”公益读书活动,让公众在湿地能够亲身体验阅读快乐,持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未来,海珠湿地将作为“阅读保护绿美广东”项目示范点,与全省各地的自然书屋共同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而努力,持续开发“绿色福利”,营造“阅读自然,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会上,海珠湿地首次发起国际生态艺术双年展,面向全球招募6位艺术家入驻并进行为期两周的驻地创作,鼓励他们深入探索海珠湿地,就地取材创作反映生态场地自然环境的艺术佳作。

  在2024全国生态日海珠湿地主场活动暨海珠湿地绿美生活节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揭开了两款海珠湿地新鸟的神秘面纱,它们分别是领雀嘴鹎、红领绿鹦鹉。其中,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红领绿鹦鹉,在广东野外地区一度消失。

  红领绿鹦鹉在野外主要栖息于森林中,以榕树、木棉等植物果实为食。海珠湿地丰富的垛基果林生境资源能为红领绿鹦鹉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合适的栖息环境。红领绿鹦鹉的回归,将切实有效恢复广州的本土野生动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后续其他本土野生动物的恢复积累相关技术和宝贵经验。

  红领绿鹦鹉归家记

  1900年前后,华南地区分布的红领绿鹦鹉由外地引入,逐渐在野外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种群。由于红领绿鹦鹉体态优美、观赏价值高,一度遭到人类的违法捕猎,加上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红领绿鹦鹉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自1980年后,广州市一直未有红领绿鹦鹉的野外记录。

  三年前,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一起将20多只家养的红领绿鹦鹉引入海珠湿地,开展野外驯化工作。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介绍,研究人员曾给它们筑人工巢,在巢的外面贴上薄薄的硬纸板,里面放食物,引诱它们自主啄破纸板,吃到里面的食物。

  整个驯化过程花了一年左右,又过了两年,红领绿鹦鹉基本在野外稳定下来。如今,在海珠湿地的大树树洞上,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萨摩亚总理菲娅梅

  • 合肥工业大学:微纳米“智能传感”,让科幻成为现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2024-11-27 09:42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024-11-27 01:55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7 02:20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11-27 02:20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2024-11-27 02:20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2024-11-26 09:32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  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2024-11-26 09:29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024-11-26 09:28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2024-11-26 08:57
乙型流感的宿主相对单一,目前仅在人类和海豹中发现过乙型流感病毒,少量动物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乙型流感,如雪貂或小鼠。
2024-11-26 08:56
专家表示,儿童容易同时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查体、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所在地区病原体流行情况等综合分析,进而合理用药。
2024-11-25 16:36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图②:大洋86航次任务期间,潜水器布放前,技术人员拆除“蛟龙”号限位销和潜水器系固。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2024-11-25 09:23
银河系外恒星WOH G64的特写照片。这颗新拍摄的恒星WOH G64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倍,被归类为红超巨星,是人类已知最大恒星之一。团队还发现了一个紧密围绕该恒星的“蛋形茧”,这种形状可能与垂死恒星在爆发成为超新星前,剧烈喷射物质有关。
2024-11-25 09:21
由于依赖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此次,研究团队使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作出直径仅为372纳米(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意大利面,比某些光波的波长还要窄。
2024-11-25 09:20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以加强文物古建筑抗震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日前,记者奔赴山西太原、大同两地,了解地震科技如何为文物古建“保驾护航”。
2024-11-25 02:25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
2024-11-25 02:25
多支披碱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穗状花序,这一特征使其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区分。传统披碱草的花序较为简单,而多支披碱草则在主轴基部延伸出多个类似小穗的分枝,且这些分枝的长度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长,形成了独特的复合结构。
2024-11-25 02:25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