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东南网5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5月23日至25日,由欧美同学会主办、泉州市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德科技论坛在泉州举办。中德两国政商学界代表人士、企业家、科学家围绕中德科技合作潜力、经贸和人才交流等方面,汇集众智、增进共识,推动科技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在创新合作中突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如何发挥优势,不断深挖合作潜力?
“德国是创新强国,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高端研发等领域全球领先,科技实力雄厚。而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齐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在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第三届中德科技论坛上,与会省领导表示,中国与德国要加强创新发展战略对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打造科创合作载体,推动双方科技合作纵深推进,做强产业,做大市场。
互联网时代,汽车呈现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而汽车玻璃作为显示交互、数据传输等功能的重要载体,也不断被重新定义。论坛上,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技术副总裁蒋炳铭表示,福耀集团正在研发新一代智慧汽车玻璃视窗,“在保留车窗透明属性的同时,还集成隔热、显示、触控操作等功能”。蒋炳铭透露,这款汽车玻璃视窗将投用到德国的一家世界知名车企。
近年来,福建与德国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纵深推进合作。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的电池制造工厂正式启用,这家工厂年产量预计将达到3000万枚电芯,可供18.5万~35万辆电动汽车装配。“通过赴海外设厂向世界输出技术、产品,为海外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将成为趋势。”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除了福建企业“走出去”,德国企业也陆续来闽落地项目、设立公司。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德国在闽企业78家,投资项目178个,合同外资7.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6亿美元。
经贸交流“黄金搭档”
找准互利共赢的切入点,是中德推动双方科技经贸合作的关键。
“中德在创新领域各有千秋,逐渐成为经贸交流合作的‘黄金搭档’。”与会企业家表示,德国是世界工业制造大国,而福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正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德国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在研发、设计、创新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顺美就以瓷为媒,远赴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窗口。因为精巧的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顺美陶瓷产品很快占领欧洲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家现代化集团公司。
近年来,福建与德国经贸合作不断升温,进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据统计,2022年,福建与德国贸易总额达682.9亿元人民币,增长22.4%,其中出口575.2亿元,增长36.1%。
作为世界知名的卫浴行业品牌,九牧集团2000年就开始进军全球市场。“在构建全球产业生态圈中,九牧与德国的西门子、保时捷、凤凰设计、豪迈等企业有着很好的合作。”九牧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孝发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九牧已在全球设立16个研发中心,收购德国著名厨卫品牌博德宝,下一步准备进军全屋系列产品领域。
德国的工业设计在全球负有盛名。如何借鉴德方工业设计理念,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变?业内人士指出,泉州拥有纺织鞋服、卫浴等九大千亿产业,必须注入设计元素,点亮泉州“智造”之美。
沥青搅拌时容易发生粉尘外扬,造成空气污染。泉州迪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与德国顶尖机械装备工业设计机构Defortec团队对接,邀请他们破解这一难题。历经9个月钻研,Defortec团队研发出新型沥青搅拌机,成功将粉尘外扬比例控制在8%以内,后来这款设备在上海宝马展现场签订订单4000多万元,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被业界誉为“跨时代沥青搅拌机”。目前迪特已初步构建包括中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等17家平台机构在内的数字化工业设计生态圈,服务安踏、九牧、浔兴等3000多家企业,落地转化1万多项设计项目。
促进人才培养交流
联合培养人才,是中德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福建省举办海归人才培训班10多场,创建连城、顺昌创业园,成立厦门留学报国基地、榕城海归精英驿站等,连续举办三届“同心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还通过“同心·半月座谈”,汇聚海归青年力量。
泉州的大院大所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交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戴厚德说,中心从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德国一流工科院校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并柔性引进5名德国知名专家作为客座研究员,为福建乃至泉州产业转型破解技术难题。
早在1989年,福建省与莱法州缔结友好省州关系,双方在经贸、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比如,泉州装备中心累计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国际博士生8名,并促成10名研究生前往德国攻读博士;福建省儿科医师赴德国进修学习等。我省还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合作,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等,助力国际产教合作交流。
“德国很重视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将之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施露丝说,下一步中心将积极推广德语项目,吸引中国留学生到德国留学,支持中德学生交流,成为中德关系发展的见证者。